如果某天你在啤酒瓶背后的成分表里看到“過期面包”幾個字眼,不用感到驚訝,許多小眾精釀品牌已經開始在釀酒原料上嘗試做創新了。
最近一家英國精釀品牌Toast的搞了一個噱頭——所有釀酒原料都來自于人們的食物殘渣(特別是面包)。“全球44%的面包最后都被浪費了”,創始人Tristram Stuart是個關注節約食物議題的社會活動家,因而有了用人們丟棄的面包釀酒的創意。
釀造原料并不難找:本地各大面包房往往會把當日的滯銷面包送給貧困居民食用,而那些貧困居民沒吃完、過了最佳食用期的面包則成了主要回收對象用來釀酒。
然而,把面包加入釀酒原料,從技術上并沒那么容易操作,尤其是這樣的創業型小公司,無論是設備還是資金都無法與大釀酒廠抗衡。Toast的做法是與當地大釀酒廠聯合生產——例如Toast正在打入美國市場,合作生產商則是位于紐約的老牌釀酒廠Chelsea。
對于老牌釀酒廠Chelsea而言,這是個緊跟時代話題的產品年輕化的好機會,雖然以前他們也沒研發過如何用面包釀酒的技術。“面包這種黏黏的東西,我只知道遇水變成面團,在機器里它會變成什么樣,不得而知了。”有30年釀造經驗的釀酒師Mark Szmaida有點擔心。
還有一家位于San Diego的美國釀酒商竟然用廁所回收水釀造啤酒——他們號稱,哪怕是來自廁所的水都比現在大部分釀酒商用的水好,只需要加一點精鹽就能釀造出完美又清爽口感的啤酒。
這些釀造噱頭的共同點都是可回收。啤酒行業因為生產過程中易產生大量廢棄物,在過去往往因為污染環境受到環保人士詬病。大啤酒品牌往往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先鋒——他們活躍在凈化環境、處理污水公益活動的第一線,既能提高品牌聲譽,又能對環保做貢獻。
小的精釀品牌則從可循環原料上創新,過期面包、廁所回收水,未來精釀啤酒或許會出現更多常規生產售賣的類目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