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從今年四月開始的全美家釀啤酒大賽、香港家釀啤酒比賽、上海國際精釀啤酒大賽以及大師杯家釀啤酒比賽,到前天第五屆臺灣自釀啤酒大賽圓滿落幕,這一年也喝了不少家釀啤酒,但我今年的家釀啤酒比賽之路尚未走完,接下來還有大師杯家釀啤酒比賽總決賽與河北地區家釀比賽要評分,想分享下我在這些比賽中學習到的得獎秘訣與真諦。
一、不應有感染問題
啤酒屬于釀造酒的一種,釀造酒不同于蒸餾酒的部分在于未經過蒸餾程序,因此如果釀造時酒液受到感染,則不單是感染的氣味令人厭惡,感染的成因-雜菌也會進入飲用者的體內,容易導致食品安全問題。所以啤酒釀造最需要注意的是不該使作品受到感染,啤酒評審們會毫不留情地淘汰受到感染的作品。常見的感染風味有酸味、臭雞蛋味、溶劑味等。
二、以健康的酵母、適當的溫度與足夠的時間完整發酵
試想,有誰能接受料理比賽的作品是非刻意沒煮熟的(例如紅燒肉里面還是生的),應該沒人可以吧!同理,啤酒比賽中的啤酒也應該是已發酵完全才行。
當啤酒發酵不完全時,風味上會出現不完整的特色,例如乙醛、雙乙酰、酵母臭等,口感也會較為雜、澀,而預期的香氣與味道也尚未形成或受到掩蓋,這都不會是一款優秀作品應該有的元素。
三、使用符合風格且新鮮的原物料
認識比賽分組與常見的啤酒風格相當重要,使用美式啤酒花的作品就乖乖投到美式組,要釀英式艾爾就別用比利時愛爾酵母,有使用非常規的香料就參加增味組,這都是一些得獎的基礎要求。
許多人會忽視顏色、酒精度、苦味的要求,撇除常見的不苦IPA外,我還曾在大師杯深圳站看到一款黑色的IPA,各大風格指南中都不允許IPA超過琥珀色的范疇,這時竟然看到黑色,令全組評審無比詫異。
其實,IPA指的就是美式淡色(Pale)艾爾,如果想釀黑色的美式酒花系啤酒,不妨改報黑色IPA吧,不然我們評審實在無法給予那款作品及格的分數。
四、創造個人特色
僅僅是不錯的作品很難在數百支酒中脫穎而出,參考互聯網上模范配方或酒廠優秀配方是個很好的學習起點,但是釀酒師要能從中累積足夠的知識、經驗,然后慢慢創造出專屬于釀酒師的個人特色。
雖然嘗試新的、奇怪的配方絕對有助于創造個人特色,但還是要滿足前面三點要求,只有在不會受到感染、已經可以掌握酵母的發酵作用、正確認識風格后,再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實驗,否則不斷地失敗也挺讓人氣餒。
五、向天祈禱
如果你上面四點都做到后,想必已經釀出非常出色的啤酒了,但是比賽有太多不可預料的變數,或許有其他參賽者實力與你相仿,作品一樣優越好喝,此時就只能希望運輸過程沒有出問題,或評審對于你的作品較為喜愛而給予高分。
以上五個步驟看似簡單,但國內能滿足前三個要件的參賽者絕不超過一成,更遑論要第四點要求,或許有人會覺得評審們過于嚴苛,但也是有選手能穩定釀造深具個人特色的優秀啤酒(例如北京始覺釀造的深色啤酒)。因此評審們也不是雞蛋里挑骨頭,而是希望國內的釀造水準能繼續提升,靠著每個家釀愛好者的優秀作品,讓精釀的種子在各地蓬勃發展。
~下載酒花兒app,「關于釀酒」板塊可以提供你更多釀酒知識~
用戶點評 共 1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