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 wort hopping (FWH) 中文意為頭道麥汁投酒花,簡稱FWH。顧名思義,將酒花投入熬煮桶然后導入糖化后的麥汁,酒花中的精油和樹脂在麥汁導入過程中浸出。
通常情況下,熬煮過程所投酒花只提供很少的香氣,因為酒花香氣精油在麥汁的熬煮過程中揮發了。但是在熬煮前,通過FWH,使酒花精油有時間氧化為可溶解在麥汁中的較穩定化合物。這樣,我們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酒花精油為啤酒提供香氣并使啤酒的香氣更為復雜。
需要注意的是,FWH為啤酒貢獻的是Flavor(風味),也就是口感上的香氣,而不是aromatic(香氣),嗅覺上的香氣。
FWH的誕生也許就是個意外。釀酒師想嘗試點兒新鮮的玩法,于是他決定在熬煮前投入酒花,但意外的是這樣的方法讓啤酒的風味更豐富、復雜。
FWH在20世紀初被廣泛使用來增加酒花的利用效率,但FWH技術在20世紀中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然而,在1995年的德國釀造雜志中的一篇“rediscovery offirst wort hopping”文章又使這種技術再次回到釀酒師們的視野中。這篇文章以皮爾森啤酒為例,給出了“FWH技術使啤酒擁有更好的香氣”的結論。
許多德國釀酒師通過使用FWH技術,證實了這篇文章所述結論的真實性。在之前,英國和比利時的釀酒師也會在熬煮前加入酒花。這篇文章中的實驗部分是在兩個德國拉格酒廠完成的,兩個酒廠分別完成兩個版本的皮爾森啤酒,除了酒花投放的技術不同外,酵母、釀造水、麥芽、酒花(45型酒花顆粒)等其他釀造原料、釀造方法均一樣。
實驗方法是從配方的酒花總量(Tettnanger and Saaz)中,拿出一部分酒花進行FWH投放,并保持這部分酒花一直在熬煮桶內,直到熬煮結束。被拿出的那部分酒花恰巧是熬煮結束前投放的那部分香花。
在A釀酒廠,FWH的酒花(Tettnanger and Saaz)投放量占酒花總量的34%。在B釀酒廠,FWH的酒花(Tettnanger)投放量占酒花總量的53% 。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使用FWH技術后,啤酒的苦度(IBU)高于未使用FWH技術的啤酒。
盡管啤酒的苦度增加了,但研究小組聲稱使用FWH技術的啤酒較未使用FWH技術的啤酒有更好的味道,更均衡的苦味,也更受人歡迎。雖然更深入的研究指出未使用FWH技術的啤酒含有更高的酒花香氣物質,但研究小組堅稱“FWH的啤酒有著更圓潤的酒花香氣和風味”。
文章作者建議FWH使用的酒花量應至少為配方中酒花總量的30%,同時不能減少啤酒中α酸總量,因為FWH的啤酒所呈現出來的苦味更柔和,任何減少酒花投放總量的做法都將最終導致啤酒苦度不夠。
FWH技術被精釀啤酒釀酒師和家釀愛好者廣泛使用,使用范圍延伸到大部分艾爾和拉格啤酒。FWH技術更適用于傳統貴族酒花,而不適合于突出新世界酒花的香氣。
許多人混淆了“頭道麥汁投酒花FWH”和“糖化投酒花MH”,認為他們是同一個技術。“糖化投酒花MH”是在糖化階段將酒花投入糖化桶。與FWH不同,MH過程中酒花的α酸異構化非常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在實施FWH時,將配方中酒花總量的30%-50%投入熬煮桶,然后轉入麥汁,讓酒花在熬煮桶中經歷麥汁轉入和熬煮兩個過程。
確保FWH使用的是低α酸的酒花(也就是煮沸結束前投入的那部分香花)。α酸的異構化在低于煮沸溫度時就已經開始了。因為有更多的酒花參與煮沸全過程,啤酒的苦度(IBU)有所增加,但由于選用的是低α酸的酒花,因此苦度增加很少。同時較煮沸后,煮沸前的麥汁Ph更高,更有利于α酸的異構化,因此FWH技術有明顯的優勢。
精釀啤酒釀酒師和家釀愛好者使用FWH的真正原因是它可以改變啤酒的酒花風味,在適度酒花香氣的啤酒類型中,更能體現FWH所帶來的酒花風味的變化。然而,許多釀酒師會告訴你FWH技術同樣適用于突出強烈酒花風格的啤酒類型。但這種理論是未被證實的,FWH背后所發生的化學反應至今還未被破解,我們唯一能確定的是使用了FWH技術后,啤酒的苦度(IBU)上升了10% 。
參考文獻:
· How to Brew by John Palmer
· The OxfordCompanion to Beer by Garrett Oliver
· For the Love ofHops by Stan Hieronymous
用戶點評 共 1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