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黃書”《精釀啤酒革命》成為精釀圈的“熱詞”。這本講述美國精釀啤酒創業歷程的商業書籍,備受精釀愛好者們的推崇。
《精釀啤酒革命》中信·大方 2017年3月出版
作為國內少有的精釀啤酒類圖書之一,這本書得到的好評不勝枚舉。
“國內第一部完整的美國精釀啤酒商業變革史”、“50年發展歷史,11個品牌故事,一部'精釀啤酒之王'的創業歷程”、“美國精釀啤酒的行業開創歷程,是有史以來最棒的商業故事之一”。
該書在亞馬遜網站預售時的排名
除了該書本身的優質內容,其作者——布魯克林酒廠聯合創始人Steve Hindy的傳奇故事以外,其翻譯者駱新源、沈愷、賴奕杰的個人經歷,也都是吸引眼球的重要因素。
3個男人翻譯一本“小黃書”,是怎樣的畫面?他們是如何深夜被虐的?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
近期,酒會友記者熊吃吃,邀請到了三位翻譯者駱新源、沈愷、賴奕杰,以及該書的責任編輯王丹迪,為我們講述“小黃書”的面世歷程。
“記得有幾次翻譯到非常疲憊時,卻被書中精彩的故事鼓舞得異常興奮,著實是難忘的經歷。”
——摘自《精釀啤酒革命》譯者后記(駱新源)
駱新源最近由于比較憔悴比較肥
近期的照片慘不忍睹
為了不讓女粉絲失望
逼著小編用了這張照片
《精釀啤酒革命》的三位譯者都是精釀啤酒的鐵桿粉絲,但如果說到精釀酒廠的創立,最有共鳴的可能是駱新源,圈內人都稱他為“老駱”或英文名Roy。
“如果不是翻譯這本書,我可能不會去釀酒”,Roy說。
Roy從2010年開始進入精釀啤酒行業,至今已有7個年頭,目前他在安徽宿州的一家精釀酒廠擔任釀酒師一職。因為自己在酒廠工作,所以他對書中提到的布魯克林、北岸等精釀酒廠的創業經歷有著深刻的共鳴。
“現在看起來,當年他們的創業似乎云淡風輕,但背后真的很難想象經歷了多少艱難困苦。自從在酒廠工作,我承受的身體上、精神上的疲勞是前所未有的。我很敬佩當年的精釀啤酒'先鋒'創業者們”,Roy說道。
Roy也曾自己做過家釀啤酒,后來進入酒廠工作,開始嘗試大型的商釀設備,但未曾想到的是,商釀雖然在硬件設備上比家釀“高端”,但操控起來,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家釀清洗設備時,你只需要裝好清洗劑,水,反正設備也就20L左右的容量,再怎么洗都能洗干凈。商釀完全不同,幾噸的設備,每清洗一次都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
圖為駱新源(右一)正在接受本文記者采訪中
“釀酒的時候,設備還經常會壞,在5線小城市,根本不會有供應商來幫你修,只能自己修,反應還必須快,否則一個批次的釀造就前功盡棄了”,Roy說起自己在酒廠釀酒的經歷。
圖為駱新源(右一)在自己工作的酒廠內
正是因為親身體驗著創業者們的艱辛,Roy才每每在翻譯過程中被酒廠的故事感動得“熱淚盈眶”。
“我們三個人都不是專業做翻譯的,第一次翻譯,修改了很多內容,希望能呈現最符合原著本意的翻譯。我們大量地查找資料,比如書中提到的'精釀大會'上的演講,演講者引用了《星球大戰》電影片段作為例子,但我沒有看過這部電影,我就到視頻網站上付費買會員,找到那個片段,一句一句拉字幕來看”,Roy說道。
集中翻譯這本書的那段時間,Roy每天9:00進公司,一直翻譯到凌晨02:00。每天的目標完成后,就開始喝酒,喝完酒,第二天又像打了雞血一樣繼續翻譯。
“從未來回頭望到現在,可能會覺得任何一個字詞或是一本書籍的翻譯都不能完全符合英文愿意,但不可否認這些資訊都將成為推動當代進步的助力。”
——摘自《精釀啤酒革命》譯者后記(賴奕杰)
賴奕杰和精釀啤酒的緣分,開始于2014年的夏天。臺灣炎熱的夏季,讓這個原本是威士忌狂熱粉的他,對威士忌失去了興趣,轉而去尋找更適合夏季的酒類。這時候,一位酒吧老板推薦了幾款比利時單料、雙料、三料、四料啤酒,并且囑咐他,一定要按順序喝。
“太神奇了,每喝一種,口感都會更豐富一點,簡直太棒了,從那時候開始就慢慢墜入了精釀的坑”,賴奕杰說道。
圖為賴奕杰(右一)正在向記者展示他的家釀設備
賴奕杰自稱是一個很缺乏藝術天賦的人,但自從學習釀酒,他發現了新的自己,“釀酒是一門藝術,我能發揮很多創意”,賴奕杰說道。
他至今釀造了大約16個批次的家釀啤酒,每個批次20L。
“我喜歡釀美式琥珀,塞松,美式棕艾,麥芽味比較重的風格。我不喜歡IPA,更喜歡清爽易入口的精釀”,賴奕杰說。
翻譯這本《精釀啤酒革命》,賴奕杰靠的是高中英語的底子,加上看美劇的積累。推薦美劇:《西部世界》、《超自然檔案》。
圖為美劇《西部世界》劇照
看完這兩部劇,說不定你的英文也會突飛猛進哦!
“我有幸參與了本書最后三個篇章的翻譯工作,驚訝于作者流暢而入微的場景刻畫。以及對美國精釀革命未來發展的洞見。以至于我幾乎要把此部作品視作襁褓中的中國精釀行業的指南。”
——摘自《精釀啤酒革命》譯者后記(沈愷)
“為什么選擇這本書進行翻譯?因為我自己看過這本書后,覺得它的內容是真的對中國精釀業有指導意義的。我的家族做了200多年的黃酒,我自己本身很熱愛酒類,精釀行業未來還有很多可能性,它不像紅酒,有些模式已經固化。所以,從谷歌離開之后,我就選擇了精釀這條道路。精釀是大眾都能喝得起的,比紅酒更平易近人”,沈愷說道。
“《精釀啤酒革命》這本書給了我們很多啟示,也為國內精釀業的發展省去了一些彎路。但我們需要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而不是照搬美國的經驗。建議精釀行業從業者還是要多看書,多學習,沉淀下來,才能走得更遠”,沈愷說起自己對于中國精釀行業發展的看法。
圖為沈愷(右一)正在接受本文記者采訪
《精釀啤酒革命》一書的責任編輯王丹迪,說起出版這本書的初衷,“相對于國內其他啤酒類的書籍,這本書更著眼于美國精釀啤酒品牌的創業故事,作者是以一個經歷者的角度去寫的,非常真切。美國的精釀啤酒發展可以說是站在世界前列的,看完這本書,你會了解到‘大廠’創業背后的艱辛,這是一本縱觀精釀變革史的好書”。
圖為該書的第130頁——布魯克林酒廠故事
三位翻譯者,都是“義務翻譯”,沒有收取任何的翻譯費。不知要對精釀有多熱愛,才能這樣“無私”?
“只有合作才能共贏,正是精釀協會在美國國會成功的稅務游說才促成了千禧年后美國精釀運動的高潮,面對尚處于藍海的中國精釀市場,酒花兒也愿意擔當起團結各方,共通有無的作用,為精釀的普及貢獻綿薄之力”,沈愷在《精釀啤酒革命》譯者后記中寫到。
中國精釀近年來正迅猛發展,“精釀”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藝術,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領略精釀的美好。趕快入手這本精彩的“小黃書”吧!
本次采訪時間
3月28日15:00、3月29日14:30
本次采訪地點
“酒會友”辦公室、“酒花兒”辦公室
采訪花絮
抱著紅桶的那位,說好的只愛“小黃書”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