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國家的酒吧里,當服務員詢問顧客點酒的時候,或許每個人想點的份量不同,但是端出來的啤酒份量還是能讓顧客滿意,因為行業間流行著統一的度量標準。
然而,這其中也有不少奇葩的現象。澳大利亞自1901年起,就是統一的聯邦制國家,它有六個州和兩個領地。時至今日,各州地區之間還存在很多分歧——例如啤酒。
酒杯地域差異
爭議的焦點就在于各州啤酒杯大小的不同。如果只是叫法名字不同,那倒也就罷了;而真正棘手的問題是,相同叫法名字的啤酒杯在不同州有著不同的標準,這令很多從外地來的游客無所適從。假設你點了一品脫(pint), 按照英聯邦國家標準你理應得到568毫升啤酒,但是在澳大利亞某些地方,他們只會給你425毫升啤酒,簡直堪比“佟湘玉”。
南澳大利亞州可謂“當摳不讓”。初訪南澳的外地人或許以為點5澳元啤酒就能喝很久,但當服務員端上比預想足足少150毫升的啤酒時,他們一定會大吃一驚。在南澳,人們界定“大酒杯”(Schooner)的標準也與眾不同:在其他州,“大酒杯”意味著425毫升的容量;但是在南澳會驟減140毫升,即使你很生氣,還是要無可奈何地掏錢付賬。
地方“特產”
另一個差異就是有一些當地特產的啤酒——物美價廉的淡啤。在昆士蘭州,如果你不喝“XXXX”啤酒(簡稱“4X”),你就會被當做奇葩。而在維多利亞州,如果你愛喝“維多利亞苦啤”(Victoria Bitter/ VB/ grenades:又叫作手榴彈,因為它棕色瓶子的形狀很像手榴彈),你就會像當地人一樣迅速融入社會。如果你去南澳,人們一定會用“紅罐”(Red Tin:也叫“West End Bitter”,西區苦?。┱写?。
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亞本地人不會去喝福士?。‵oster’s,原先澳洲的啤酒品牌)。福士啤專門外銷給外國人,尤其是美國人和英國人,因為對他們來說,典型的澳式淡味啤酒似乎代表了“偉大南方土地”(Great Southern Land)的精髓。其實事實并非如此,本土的澳大利亞人沒人會喝福士啤,喝福士啤的也不會是澳大利亞人,因為早在2006年,這個公司就被海外收購了。
小杯啤酒
在各個州,小啤酒杯也有不同的稱呼。大多數州都有的 “矮種馬”(pony)——指140毫升或者兩大口啤酒,西澳的“設得蘭群島”(Shetland)相比之下量更少,只有115毫升。而在南澳,你還可以點上“屠夫”(butcher),喝完整個人爽歪歪。對于小杯啤酒,品嘗口味就ok啦!
點酒“潛規則”
大家可以作為參考:如果你想點小杯啤酒或蘋果酒(285ml),在新南威爾士州和西澳你得說要一密迪(middy:啤酒計量單位;一杯容量為1密迪的啤酒),在南澳你得說要一“大酒杯”(schooner),在別的州你就可以說要一“壺”(pot)。如果你想點大杯啤酒,直接要一“品脫”(pint),就會得到568毫升啤酒;當然,在南澳,你必須得強調說要一“英制品脫”(Imperial pint)他們才會給你大杯(586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