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強調下,本人不是完美主義者,就是想把酒標撕下來當個念想,很多技術還有不完整的,希望大家補充。
撕標,目前我遇到的只有兩種情況:冷水泡瓶身,濕著撕;熱水灌瓶內,干著撕。區(qū)分的依據(jù)是背膠。
濕 撕
濕撕適合漿糊刷的背膠。有些酒從冰箱里拿出來,大家就看到酒標“浮囊”了;或者有的酒標干著的時候透過瓶身,能看到背面有刷子的痕跡;又或者恰巧酒標有一角翹起,觸摸翹起部分的背面沒有任何粘性,如果小心地揭開一點點,也看不到膠的牽絲… 這些都屬于漿糊的情況,應該說我目前遇到的大多數(shù)酒都是這種。
這種瓶身的酒標就用涼水泡著,我一般泡7-8個小時,也有的泡1小時就自己脫落了,多泡一會也沒事。撕完了趕快貼在平整的干紙上(比如 沒用過的復印紙)。然后用不掉渣的紙巾(比如 廚房紙就非常適合),輕輕地把表面的水吸走。
這樣弄完以后盡快再轉到另一張復印紙上,上面蓋上兩三層廚房用紙,然后用厚書壓住,一般壓一夜就好了,我一般在中間還會換一層底面的復印紙和上面的廚房紙,確保水分被充分吸干。
濕撕會遇到漿糊很牢固(岬角就是這樣,貼得特別平整),將紙撕成上下兩層的情況,更有甚者,會不小心將上面有圖案的一層撕破。這時推薦一個叫“裁皮刀”的工具,鋒刃平直,且截面成銳角,特別適合貼合玻璃瓶身。
以無縫入有隙,一氣呵成,特別暢快。不過剛開始使用不當會出現(xiàn)背膠堆積,使酒標褶皺的情況。一般從酒標的角鏟起,不難上手。我習慣將平邊貼瓶身。
這張圖展現(xiàn)了一刀下去的效果
干撕
干撕適合背膠使用“不干膠”的情況,也就是說背膠有“透明膠帶”的背膠質感。
這類就要瓶身灌熱水,從內向外持續(xù)燙。
燙的時間可以通過一點點試著撕來嘗試,不放心就多燙會兒(30分鐘很久了),超過50分鐘還不行,就要換水接著燙,然后趁著熱一點一點撕。
撕下來的酒標往往背面還很粘,并且打卷,這時要將酒標轉移到一張復印紙上貼牢(將來底面的復印紙就留在酒標上了),然后也是用厚書壓平。
第三種撕法
筆者還聽過第三種撕法,但本人沒有嘗試過。大家可以自行用某寶搜索“易酒貼”,即能獲取相關詳情。
此處只是拓寬一下思路,希望不要被誤認為是軟廣。目前來看,筆者前述的兩種方法已經夠用了。
技巧
1.一點一點嘗試,隨時放棄。
一聽就明白了吧,見勢頭不好就放棄,多泡會,多燙會再撕。一般來說酒標材質還是很耐泡的。
看這瓶圖樂應該濕撕,但干著就撕下來九成,后面撕不動了,沒關系,泡起來。泡了倆小時,沒撕自己就脫落了。初次嘗試可以買個綠棒子,或者會反復回購的酒,這樣撕壞了不心疼。
2.找出不干膠。
背膠為不干膠的酒標往往表面光滑,且整體粘貼得特別牢固,透過玻璃瓶子看背面都有反光,偶有粘貼不好有凸起,用手將酒標凸起處按下會黏住而不反彈。
釀酒狗酒標邊緣有一條直直的透明的膠的反光
例如常陸野、打嗝海貍、國內的百香果、問山麥酒、保霖之光、過山車等(pte除外,看起來像漿糊實際上是不干膠)。最后如果還是分不出來,你就先燙瓶子,大不了發(fā)現(xiàn)白燙了浪費點熱水。
3.酒標有浮雕印刷的千萬不要輕易撕,這種情況最好用鏟子。
例如釀酒狗的紙有浮雕,凸起處和低平處交接的位置特別容易撕裂,盡量燙透了再來。
4.國產商檢標一般都是不干膠,粘在原標上很討厭。
可以先燙,撕商檢標,再根據(jù)酒標特點撕正標。這瓶蜥蜴沒燙前手欠撕了一點商檢標,有白色的底紙露出來,很難看,燙一下就輕松撕下了。
酒標的保存
最后說一下將酒標撕下后的保存。我目前考慮的方法是要“便宜”。簡單說就是買一個活頁的空白的本子,用“角標”固定酒標。
之所以用活頁,是因為酒標有厚度,普通的本子收集滿了本子就不好看了。
放個6p作為大小的參考
角標8毛錢102個,本子8元30頁,一頁雙面使用收集4-5個酒標。一本100個酒標的自制收集冊,成本11元2角,比較適合我。
后記:
一邊寫這個東西,我愛人看到大蜥蜴的瓶子很特別,問我要不要留,我說上面的殘膠太難處理了。她給我拿出一瓶神器,讓我到廁所帶上手套打開排風使用,并且叮囑我千萬不要碰到皮膚。
打開蓋子,滿廁所的香蕉味和熱帶水果香氣。我顫抖著在抹布上倒了一點迅速暈開,用抹布擦拭瓶子,一瞬間,真的是一瞬間,抹布包裹瓶身輕輕一轉,手好像是握著油紙在蹭油瓶子,蹴遛一下,瓶子上的膠都沒了…
上圖中右側的瓶身就是蹴遛前,350度覆蓋黏膠;左側是蹴遛后,光滑的像一個孩紙…
最后一句切記:這個東西,遠離小朋友。
注:本文內容整理自酒花兒App-精釀圈-精華貼。
作者介紹:
閑白兒,酒花兒App忠實用戶
精釀愛好者,天津衛(wèi)
閑人一個,蛋不疼
用戶點評 共 1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