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與比利時啤酒有關,特別是修道院啤酒(Trappist)或者修道院風格啤酒(Abbey)。各種各樣的的啤酒在世界各地越來越受歡迎,雖然沒有人知道如何記住它們的名字,但也許很多人會記得當時瓶子上比較顯著的標記什么的。
比利時是個啤酒王國
很久以前的歐洲,當大多數的平民百姓還是文盲的時候,無論你是釀酒的還是喝酒的,最容易讓人記住的恐怕就是瓶子上會有字母“X”的標記。標記一個X是指較輕的酒精度,標記兩個、三個或者更多,則指的是更高酒精度的版本。
所以,一個X表示單一(Single),兩個X表示雙倍(Double),三個X表示三倍(Triple),四個X表示四倍(Quadruple)……在這個傳統中,這些啤酒是有可能代表它們的名字。美國釀造師協會(Master Brewers Association of the Americas,簡稱MBAA)提供了更多工藝上的理念來證實這些啤酒是如何根據麥芽糖化比例來取名字的。
通過“Parti-Gyle”方法釀造的兩種啤酒
基于傳統的“Parti-Gyle”釀造流程,通常釀酒者希望通過一種麥芽得到兩種啤酒,糖化麥芽得到的第一道麥汁含糖的濃度大約為22.5%,隨后洗槽得到的第二道麥汁濃度就沒有之前那么高了,約為15%左右,最后再次洗槽得到的麥汁濃度約為7.5%,第一次糖化得到的麥汁會被用來釀造更烈的啤酒(有時也會用上第二道麥汁),而最后面幾次洗槽得到的麥汁會被用來釀造稍淡一些的產品。值得一提的是:“Parti-Gyle”法是書中有記載的最古老的釀造方法之一。
如果要繼續進行糖化操作,每次只收集第一道麥汁,收集兩次,或者三次,注意:是只收集第一道含糖比重最高的麥汁。那么這就傳統意義上是我們所見到的那些被注明為雙倍或三倍的啤酒了。雖然現在大多數釀酒師已經不這么折騰了,他們通常會一次收集夠頭一道含糖量足夠高的麥汁,但我們有必要得知這些烈性啤酒的風格是怎么來的。
通常我們錯誤的理解有兩種:一種是說雙倍或三倍是指釀酒時普通麥芽用量的兩倍或三倍,另外一種是說雙重發酵或者三重發酵。
雙倍或三倍啤酒最早是在高貴的修道院啤酒當中使用,雙倍使用更濃一些的麥汁,三倍的麥汁則比雙倍還要更濃一些。而稍淡一些的啤酒則由洗槽的最后幾道麥汁做成,供修道院內的僧侶自己飲用。
雙倍風格啤酒的酒精度通常在6%-8%,而三倍風格酒精度通常達到8%以上,但這些數據并沒有嚴格的規定。記住:所謂的“雙重發酵”和“三重發酵”只是聽上去比較華麗的營銷說辭。
智美紅帽啤酒
說到雙倍風格,瓶標上的Double字樣,有時也會寫成Dubbel,它們通常是酒體為深琥珀色或者棕色的,酒精度在6%-7.5%左右。比如智美紅帽(Chimay Red)和羅斯福6號(Rochefort 6)就是兩個非常不錯的雙倍風格啤酒,我猜好多人都不知道這個事情,因為酒標上沒有注明Double字樣。
西麥爾是三倍風格的經典
而三倍風格,瓶標上的Triple字樣也有時也會寫作Trippel或Tripel,通常是金色的酒體,酒精度從8%-9.5%不等,有的時候還會更高一些。一般三倍風格是修道院啤酒風格(Trappist Styles)當中比較有名的。西麥爾(Westmalle)這個品牌的三料啤酒被認為是該風格的經典。當然,智美白帽(Chimay White)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四倍風格的格登大龍9000
至于四倍風格,有的時候我們在瓶標上找不到Quadruple這么長的字樣,那就找找短一些的Quad字樣,酒精度通常在9%以上,酒體大多數都是深褐色或者棕色,也有一小部分的顏色在金色或琥珀色的這個范疇。沒錯,我們喜愛的智美藍帽(Chimay Blue),羅斯福10號(Rochefort 10)和阿詩黑(Achel Extgra Brune),以及不是修道院啤酒的格登大龍9000(Gullden Draak 9000)都是不同版本的四倍風格。
比利時啤酒作為比較早一批進入到中國的精釀啤酒,特別是高大上的修道院啤酒越來越多地被廣為人知,除了水果味的蘭比克啤酒外,恐怕就是這些酒精度特別高的雙倍、三倍和四倍風格的啤酒了吧。它們已經放倒了一大片平時號稱能喝好幾箱啤酒,或者白酒酒量多么多么好的客人,你們愿意來挑戰一下嗎?
用戶點評 共 1 條評論
一瓶羅10帶我入坑,至今仍然是我最喜愛的啤酒之一。感謝小編解答了我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