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聽到一個滴酒不沾的朋友說:最討厭「不喝就是看不起我」的酒桌文化,一桌人為了灌倒對方硬生生搬出深深的勸酒套路,這是干嘛(mà)呢!
于是小編經過重重考證,認真調研。發現原來勸酒這檔子事,其實從我國唐代就開始了.......
唐代的宴會一般從上午持續到黃昏,算來不下七八個小時,清朝很多公家買單的宴會甚至持續三五天,其中貫穿始終的唯有歌舞和喝酒,但干喝總是無趣,于是便有了各式各樣的勸酒游戲來 讓喝酒變得更有趣。
如曲水流觴▼
或燕射投壺▼
當然也有幾個不按套路出牌的,不懂事只動手的。
比如三國名將——張飛▼
作為一個十足的酒鬼,張飛每次召集小弟喝酒都要大家一口悶。誰不喝,就打誰一百軍棍,下屬曹豹不會喝酒,只喝一杯。張飛大怒,抽了他五十鞭子!曹豹因此記恨。最后把徐州獻給了呂布。
但古人勸酒講究文雅隨性,更多的是為了助興取樂,現代人勸酒卻顯得低俗乏味,純為強人所難。
特別是在應酬不斷的官場,鋪滿商業合同的酒桌以及一些充滿著年輕氣息互相拼酒的場合。這種勸酒的套路就走的更讓你眼花繚亂、措手不及了:
有道德綁架的:
“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
“東風吹,戰鼓擂,今天喝酒誰怕誰”
有附庸風雅的:
“人生難得幾回醉,喝得一定要到位”
“少小離家老大回,這杯我請美女陪”
有裝逼挑釁的:
“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
“東風吹,戰鼓擂,今天喝酒誰怕誰”
更甚至
還有拉你陪葬的:
“寧可胃上爛個洞,不叫感情裂條縫”
最可恥的:是灌 妹紙 喝酒的▼
對于這些惡俗的現象,我只想說:
話說回來,古代因為釀酒技術不發達,酒精度數普遍也不高,像武松打虎之前喝的那碗酒,居然特么的還可以解渴?!
你放現代,別說茅臺二鍋頭,就隨隨便便讓武松干20碗精釀啤酒:像羅斯福十號(11.3%)、少士博(20%)、山姆亞當斯 烏托邦10周年紀念版(29%)、布瑞梅斯特 蛇毒(67.5%)
武松,你就從中隨隨便便選一個咯(挑釁臉)
別說打虎,估計連自己姓什么都忘了。
過量的酒精麻醉會使人迷失心智,并且強烈地刺激機體。更多的是會擾亂機體的正常運作。不摻雜套路,只維持感情的酒會,敬酒不勸酒。更多地要回歸理性,還原事物的本真。
But 對于親愛的酒鬼們,可能更怕面對的是勸自己不要喝酒的家人朋友吧?
(就說窩是不是足夠貼心!)
Tips
友情提示:下面的Tips可以打印下來讓勸你不要喝酒的家人看一下喲,適量的飲酒,對我們的身體也是有好處的吶:)
1. 大量觀察研究證明,每天消費1-2杯(每杯200ml)酒精飲料的人總體死亡率和死亡風險下降了;
2. 包括葡萄酒和精釀啤酒里面都包含“多酚”這種抗氧化劑,具有抗癌效果;
3.適量飲酒能提高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水平,好的膽固醇能幫助保護心臟;
4.更有甚者,酒精能激活抗血栓機制,降低血管斑塊形成的風險。
(看喝了三杯的小哥笑得眼睛都沒了)
美國膳食指南建議女性每天喝一杯酒,男性喝兩杯,以獲得飲酒的最大好處。酒精和死亡率的關系存在一個J型曲線的關系,每天超過三杯就沒好處了。
最后奉勸各位酒鬼:借著秋日的晚風,微醺最美。
更多精彩,盡在酒花兒APP~
—— End ——
用戶點評 共 1 條評論
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