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釀啤酒走到現在這么些年頭,有好有不好,這是一個陌生產物從無到有都要經歷的過程,在需要產品文化的今天,無論中國精釀以后會發展成什么文化,它的表面文化一定是不統一,且逐步向地域性文化和第三產物去靠攏。比如很多中國精釀啤酒的品牌名稱已經有了地域化,很多店面的主題也都趨于第三產物。再說的白話點:精釀啤酒的文化是結合地域以及你身邊的人群而形成。但它又很開放,敞開懷抱等你進來,而不像街邊的站街女一樣拉你進屋。另外中國精釀沒有圈子,一定要去掉圈層化,我們每個人應該是輻射源去感染身邊每一個人,如果硬要給中國精釀加上一個文化頭銜,那就是“包容”。
11月5日,我從黃山騎車到景德鎮,這一路聽了小辮兒老師第八期和第九期的扯啤,大致的中心思想圍繞的是啤酒應該有文化而展開的辯論。聽完以后,做為一個普通的精釀愛好者和從業者,心中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說實話,以前對于某一個未曾到過的城市,我都或多或少抱有一些幻想或者激動之心,但最后的結果不全是好的。所以這次來景德鎮之前也就沒有抱什么希望,只是像以往一樣:到達→城市轉一轉→探訪一下精釀店→寫寫總結→睡覺→繼續趕路。僅此而已。
但或許冥冥之中就決定了今天的遭遇是與文化相關的,到達景德鎮時天色已晚,根據搜集到的線索,在老雕塑瓷廠里面有一家精釀酒吧叫江南樹懶。根據導航指引,我來到這里,但感覺像到了另一個世界!
雕塑瓷廠建于1956年,走近雕塑瓷廠,錯落有致的廠房,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現代風格的陶吧酒吧,高聳入云的窯囪,墻壁上保留著各個時代的標語,相映成趣;廠區內穿著工服的瓷工與打扮時尚前衛的參觀者絡繹不絕。歷史與現實、工業與藝術和諧地交融在一起好生熱鬧。
來到了今天探訪的酒吧,大概是晚上20點左右,熙熙攘攘的人群已經慢慢聚集到了這里,按照以往探訪陌生店面的慣例,我都是先偷偷摸摸到店里點上一杯酒然后坐在角落里,觀察著店里的情況,然后再去找店家聊一聊。這一次也一樣。店的創始人是一對父子,老薪和小薪,祖籍黑龍江人。小薪是一個陶瓷手藝人,從事陶瓷事業多年,不過由于工作過于乏味和辛苦又喜歡上了精釀啤酒,所以開了一個精釀酒吧去服務景德鎮,而老薪在杭州生活了十幾年,后來自己的兒子決定開店后毅然決然舉家搬遷來到了景德鎮,陪兒子一起開店,這種上陣父子兵的酒吧我是第二次見(第一次見識在河北滄州的調啤,也是爺倆在忙活)。
我介紹了我的來意后,老薪和小薪十分熱情的給我介紹了景德鎮的情況、陶瓷的情況、開店的目的,還帶我在他這3層將近200平米的店面參觀了起來。
大概到了22點,店面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很奇怪的是來的大多數都是外國人和一部分打扮特別文藝的“文藝青年”。我很好奇作為一個非常小的城市,為什么會有大批的老外和文藝青年呢?帶著這個疑惑我問了問小薪。
小薪告訴我:“CHINA 是中國的意思但在陶瓷手藝人眼中 CHINA就是陶瓷的意思,是世界陶瓷的麥加圣地,他們這些人來自世界以及全國各地,他們來到景德鎮的目的一個是朝圣、再有就是想在他們心目當中的勝地去做一件作品,久而久之,每年國內外大量的陶瓷藝人都會定期來景德鎮學習和制作陶藝,這也成了一種現象,陶瓷藝人也把景德鎮當成了自己文化事業的一個重要陣地,所以也造就了這個地方(雕塑瓷廠)成為了世界各地及全國文藝青年的聚集地”。
然后我們碰杯喝了一口酒,繼續聊到,那你開這個店的目的是?
小薪接著說到:“一開始就是自己喜歡,而且景德鎮沒有這個,后來做著做著,大家反而特別感謝我們的店,因為這里已經成為陌生的陶瓷手藝人惺惺相惜的地方,他們來到這里從陌生到認識,然后成了很好的朋友,所以對他們來說,喝一杯好的啤酒,認識一群好的藝人,對于他們包括對于我,都是特別有意義的,這也是文化與藝術、啤酒與社交的完美結合”。
后來和小薪和老薪聊到很晚,離開了店以后,捧著自己微醺的大腦,開始結合最近討論的熱火朝天的啤酒有文化陷入了思考,到底什么才是中國精釀啤酒的文化?結合著過去一段時間的經歷以及之前的經歷,我個人覺得啤酒與文化應該是這樣的一種關系。那就是:沒有統一性,它是一種地域性文化與第三文化結合的產物。
首先是地域性
中國幾乎是沒有統一的習性的(當然除了時差以外),任何所謂的國粹、任何的語言、飲食以及風俗都有很強的地域性。
比如,我們經常說京劇是國粹,但他也僅僅是部分地域性的產物,沒有說全國各地都在聽京劇,所以之前雪花啤酒做了一款京劇臉譜的啤酒,致力打造以京劇國粹為核心思想的啤酒,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不是很買賬,因為得不到大多數人的共鳴,最后就淪為了掛羊頭賣狗肉!
再有就是語言
我國在2015年統計,中國光收錄的方言就將近130個,每個地區甚至每個縣每個村的方言也許都有分支,所以語言也是有地域性的,比如“哈啤酒”,這個方言我知道是“青島人”的,你把哈啤酒扔其他地方就不一定合適了。
再有就是飲食習慣,中國大多數精釀酒吧為什么都在選擇做西餐,因為很多人自認為:一、簡單的西式簡餐對廚房要求不高,制作簡單不需要準備大量的材料去制作,半成品加工就可以。二、舶來品在中國是沒有區域限制的,認為麥當勞肯德基在中國的成功主要是因為中國人喜歡這種洋文化,但其實在中國,賣得最好的還是在本地賣自己的本土食品,很多地方麥當勞肯德基都關門了也比比皆是,中國人一窩蜂去追,終歸會吃回傳統。這就像當年的紅酒市場一樣,上萬品牌進入中國,但對于我們來說,能記住的無非就是拉菲,莊園等幾個品牌,其他的品牌你還有記得住的嗎?精釀啤酒也是這樣,外國啤酒一窩蜂進入中國,但喝來喝去還是喝回了自己喜歡的品牌和口味,這就是所謂跟風,并不代表無區域化統一。
還有一點就是風俗
風俗就是繼承下來傳承的傳統,它又包含了吃、喝、藝術等,這是一個很龐大的詞匯,是特定區域、特定人群沿革下來的風氣、禮節、習慣等的總和。
比如節日風俗,很多地方在二十四節氣都會通過祭拜、慶典、吃喝來慶祝這一天的到來,這叫做節日風俗。再比如婚姻,婚姻就是一種風俗,你到了一定歲數家里就開始催你結婚,催你生孩子等,這就是婚姻風俗。
然后少數民族也有自己的風俗,蒙古有蒙古包;回族不吃豬肉,不吃動物的血和自死之物;傣族人過潑水節;維吾爾族人遇到尊長或朋友時,習慣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體前傾,連聲問好等等!
再有就是第三產物
第三產物的形成不再與地域相關了,它更是精神文明逐步升級后,思想與行為的相互吸引,比如:我喜歡搖滾樂,你喜歡搖滾樂,那咱倆就成立個搖滾樂迷俱樂部吧,下一次再有人也喜歡就可以加入進來,久而久之,搖滾樂的范圍就形成了,慢慢就成了一個現象,例如當年張北音樂節38萬人在現場。
再有,戶外群體的形成、摩托車愛好者群體的形成、繪畫群體的形成、同性戀主義的形成、包括我這次在景德鎮遇到的陶瓷手藝人群體的形成。這都是所謂的第三產物。它的好處是幾乎無地域性,但又將界限畫的比較清晰,但包容性又非常大,屬于敞開懷抱等你來認可,而非我要強制洗腦讓你去認可我們的一種狀態!
當然有些東西也會越走越極端,最后成了,你不認可我,我就抨擊你,其實這都是特別沒道理的。
所以,寫了這么多,我個人想總結的就是:啤酒與文化不沖突,但二者又是你包含我,我也包含你。如果你想讓你的啤酒包含文化,那勢必你的品質要有所提升,但如果你想讓你的文化包含啤酒,那么你的文化一定是開放性包容性的而非我強迫你給你洗腦去接受的,而啤酒就成了社交工具的一種,他也可能被咖啡被茶替代。
中國精釀啤酒走到現在這么些年頭,有好有不好,這是一個陌生產物從無到有都要經歷的過程,在需要產品文化的今天,無論中國精釀以后會發展成什么文化,它的表面文化一定是不統一,且逐步會向地域性文化和第三產物去靠攏的。
再通俗點說:精釀啤酒的文化是結合地域和你身邊的人群而形成的文化。但它又很包容,敞開懷抱等你進來,而不是像街邊的站街女一樣拉你進屋。
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感覺就跟中國的紅樓夢一樣,易學家看到了淺;道學家看到的是淫;理學家看到的是逆;哲學家看到的是亂;韻律學者看到的是混;文學家看到的是滿。社會學家看到的是短。每個人的立場不同感受就各異。
中國精釀沒有圈子,一定要去掉圈層化,我們每個人都是輻射源去感染身邊每一個人,如果硬要給中國精釀加個統一的文化頭銜,那就是“包容”。儒家思想中的“和而不同”,用在這里最恰當不過!
現如今,中國精釀啤酒的地域性文化已經逐步產生,例如很多酒吧酒廠給自己啤酒起的名字就很地域性,另外很多酒吧酒廠主題鮮明,敞開懷抱等待與其思想能夠交融的人群出現!
- THE END -
用戶點評 共 1 條評論
后面用了很多高大師的話,也不注明出處,不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