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聽身邊的朋友說自己“想做個有趣的人”,不覺感嘆:原來如今“有趣”比“成功”更有吸引力。
那么問題來了:什么是有趣?有趣的人是怎樣“煉”成的?
上周六《精釀啤酒革命》的新書分享會上,“酒花兒”App創始人沈愷給出了自己的解答。
“有趣就是你能了解一個領域垂直化、細分化的知識。”
沈愷選擇的領域是精釀啤酒
2016年,他辭去谷歌高管的職位,創辦了聚集精釀啤酒愛好者的“酒花兒”App,又和幾個同事合作翻譯了講述美國精釀啤酒發展史的《精釀啤酒革命》。
這本書中有關美國獨立精釀啤酒品牌打破常規、尋找適合自己的銷售渠道,最終成功創立全新細分行業的故事,無疑帶給有志于打開中國精釀啤酒市場的創業人士諸多啟發。
短短5年時間,美國精釀酒廠的數量已經快要達到7000家,增速是每年1000家。沈愷說,現在精釀啤酒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是1%,今后很可能是5%。
在分享中,他開了個玩笑:“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和女生聊天,那么不妨和她們聊聊精釀啤酒,我相信效果不亞于聊星座。”一句話引得臺下的直男們露出了羞澀的笑容。
“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好,不是說吃喝變得更貴,而是你的內心變得更豐富了。”
沈愷認為,精釀啤酒品種多樣,口味迥異,絕對是好喝的。
“至少有六個女生曾和我說,她從來沒有覺得啤酒好喝過。但精釀啤酒會給你一個(重新認識啤酒的)‘機會’。精釀啤酒有100多種風格,幾乎沒有人會每種都喜歡。喝精釀是一個探索人生的過程,就和喝紅酒、喝咖啡一樣。你要找到一款屬于你自己的精釀啤酒風格。”
精釀啤酒的核心,就是創造!
《精釀啤酒革命》中提到,工業化生產的大廠啤酒往往在釀造過程中加入廉價的玉米、大米等原料。為了還原啤酒的本味,激發更多味覺層次,精釀啤酒的釀造者們堅持只用小麥、酒花和提升風味豐富性的輔料。
“你可以創造出很多屬于你自己的味道,可以加入你們當地的輔料。這對很多年輕人來說,也是一種機會。在中國,關于精釀啤酒的互聯網創業公司有103個,精釀啤酒餐吧、酒吧有4073家,我們的同事曾經騎著自行車,一家一家地拜訪。如果說中國的餐飲業還有什么機遇藍海,那么精釀啤酒絕對算一個。你可以釀酒、開酒吧、做品鑒、做文化,也可以做跨界。精釀啤酒帶給我們年輕向上的氛圍。”
活動當天,在場的女性觀眾超過一半。沈愷認為,一個行業,如果女性消費者占比超過一半,就絕對有希望!女性是傳播的主力,也是點評的主力。
如果你對精釀啤酒產生了興趣,想要進一步研究,不妨點擊“閱讀原文”,讀讀《精釀啤酒革命》,說不定,屬于你的機會就在書中!
精釀啤酒革命
[美]史蒂夫·欣迪 著
駱新源 沈愷 賴奕杰 譯
中信大方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