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俄羅斯河和艾弗瑞兩家酒廠發(fā)現(xiàn),他們同時都有一款名為Salvation的啤酒。
Avery Salvation
Russian River Salvation
不過,這兩家精釀酒廠并沒有像兩家百威一樣爭奪其名字的所有權(quán),反而他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巧合,并且想要把兩款不同風(fēng)格的Salvation創(chuàng)意性地“混合”起來。
兩年后的2006年,他們推出了一款叫做“Collaboration Not Litigation”的比利時烈性艾爾。
這款酒在市場上深受啤酒愛好者的喜愛。不僅如此,這款酒的出現(xiàn),也標(biāo)志著酒廠之間的合釀風(fēng)潮的到來。
如今在丹佛,甚至都有一個年度的合釀啤酒節(jié)(Collaboration Fest)。
那么,對于酒廠而言,合釀意味著什么?
聽到合釀,人們更傾向于理解為這是啤酒釀造品牌之間的一種強強聯(lián)合的方式,雙方為了獲得更大的收益而選擇的一種釀酒的方式。
不過,這種理解,除了“合釀是一種釀酒方式”這一點以外,其它觀點都帶有偏見和誤解。
首先,合釀并不僅限于啤酒釀造品牌這個范圍。很多啤酒釀造商也會和家釀愛好者、蘋果酒釀造商、蜂蜜酒釀造商等進行合釀。
例如,以釀造賽松而在全球都聞名的靜水(Stillwater)就曾和Millstone,一家蘋果酒釀造商合作,推出過一款獨特而復(fù)雜的蘋果酒。
Millstone蘋果酒釀造商
這款酒采用酒花干投,添加了Brett酵母發(fā)酵,并且在橡木桶中陳年。而最不可思議的就是靜水提出來的一個創(chuàng)意:
如果把煙熏麥芽在釀酒上的應(yīng)用遷移到蘋果酒釀造上,會產(chǎn)生什么樣奇妙的感覺?
于是,兩家酒廠使用了蘋果木(Applewood)和鉛筆柏(juniper bush)對蘋果進行了煙熏處理,最后得到了Remixed Debauched Cider。
而第二點,啤酒釀造品牌之間的合作是為了達到強強聯(lián)合的效果,在精釀啤酒的世界里,也不適用。
讓人驚訝的是,其實很多啤酒合釀發(fā)生在兩家釀造風(fēng)格完全不一樣的酒廠。
美國精釀啤酒的先鋒品牌山姆亞當(dāng)斯(Samuel Adams),在2010年,和來自德國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酒廠維森(Weihenstephan)合釀了一款酒:Infinium。
Infinium
作為嚴(yán)格按照啤酒純凈法來釀造的Infinium,即便是山姆亞當(dāng)斯,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zhàn)。如果是為了強強聯(lián)合而釀造這款酒,山姆亞當(dāng)斯其實完全可以選擇另一個類似的品牌,在自己熟知的領(lǐng)域里進行合作。
合釀,釀酒商更看重的其實是巨大差異之間的碰撞,打破常規(guī),從而得到新的釀酒經(jīng)驗。
那么,最后一個問題來了,合釀的目的,難道不是因為利益?
利益可以是合釀的一個目的,但并不是酒廠首要考慮的目標(biāo),首要考慮的目標(biāo),仍是之前所說的,走出釀酒師和品牌的舒適區(qū),在創(chuàng)意之間找到碰撞。
Stone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Stone是全美合釀次數(shù),合釀范圍最廣的一家酒廠。Stone并不會因為一家酒廠沒有名氣而放棄合作,相反,Stone和很多你甚至連名字都沒有聽過的酒廠一起合釀過(例如Monkey Paw)。不知名的小酒廠并不能給Stone帶來多大利益,但在合釀過程中和不同釀酒師之間不斷地提出新想法,卻能讓彼此得到寶貴的經(jīng)驗。
2006年,角鯊頭的創(chuàng)始人Sam準(zhǔn)備去一趟比利時,訪問蘭比克釀造商康帝隆和3泉。與Sam同去的還有阿拉嘉什,艾弗瑞,迷失修道院和俄羅斯河的朋友。當(dāng)他們回到美國,他們分別從自家酒廠里采集釀酒用的細菌和酵母,并且分別放置到17種不同的酒桶里進行分別發(fā)酵。兩年后,他們將17種酒液進行混合,最終推出了一款I(lǐng)sabelle Proximus,以此致敬比利時蘭比克。
Isabelle Proximus
這次的合釀受到啤酒愛好者空前的歡迎,同樣,這一次對于酸啤酒在美國的發(fā)展也有著里程碑似的意義。
沒想到9年后,作為很少與其它酒廠會產(chǎn)生交集的康帝隆,決定和來自美國,以釀造比利時風(fēng)格啤酒而出名的阿拉嘉什合作,并配合俄羅斯河,聯(lián)合推出了一款蘭比克風(fēng)格的啤酒。他們各自在自家酒廠里以自然發(fā)酵的方式釀造了一批酒,然后相互混合,最終推出了一款Wild Friendship,橫跨兩洲,向友誼致敬。
致敬可以是合釀的主題,而對于德舒特而言,紀(jì)念也可以以合釀的方式體現(xiàn)其意義。
1988年的美國,55家微小型的精釀酒廠新成立。25年后,這55家酒廠只剩下12家。2013年,德舒特決定聯(lián)合這12家當(dāng)中的五家酒廠德舒特,鵝島(當(dāng)時仍然符合精釀啤酒的定義),大湖,北岸和羅格,分別兩兩酒廠間合釀一款啤酒,并將這個合釀系列稱之為“88屆精釀啤酒班”(Class of ’88)。
Class of ’88
緊接著,在德舒特牽頭的合釀系列大獲成功之后,就有了后來的內(nèi)華達山脈系列的Beer Camp Across America等等合釀系列。
幾乎沒有任何行業(yè)像精釀啤酒領(lǐng)域這樣,拋開競爭的概念,強調(diào)合作與學(xué)習(xí)的心態(tài),與其說精釀啤酒是一個行業(yè),倒不如說它更像是一個社區(qū)。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合釀本身就非常適合。
合釀是精釀啤酒中一大主題,而從美國興起的合釀風(fēng)潮,其實也早已影響整個啤酒世界了。
看看我們周圍,你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在中國,合釀的酒款也是越來越多。
用戶點評 共 4 條評論
包容、共享,這是對待知識該有的態(tài)度。
知識共享
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