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可以用數值來精確表示,旋律也可以記錄在五線譜里,然而當我們說起一種味道,卻發現它很難描述,大概是因為它更多地存在于我們的記憶里:
當某種味道再次出現,記憶也將隨之被喚醒,你面前浮現起一個熟悉的場景和模糊的聲光印象。
于是,一碗米飯可以是家鄉的味道,也可以是“不要浪費一粒米”的諄諄教導;而一瓶啤酒,可以是陽光和麥田的味道,也可以代表我們與土地的關聯。
禾餘麥酒,生長在土地里的啤酒
人們與土地相依相存
在耕種與收獲之間
萬物得以生生不息
穿梭于臺灣田間
釀出一口土地的滋味
—— 禾餘麥酒
不像臺灣其他精釀品牌,有自己的餐廳或者酒吧,可以作為品牌推廣的一種方式,甚至,禾餘麥酒連單獨的辦公室都沒有。不過,他們卻有其它釀造品牌沒有的麥田。
不同地區的精釀啤酒有著各自的特色,美國、新西蘭和澳洲的酒花型啤酒,比利時在釀造微生物上帶來的各種風格,德國的煙熏、老式啤酒、柏林酸小麥、古斯等等,都在啤酒上留下了地域特色的印記。對禾餘麥酒來說,他們不偏重任合一項原料,更重視一款啤酒中各個元素間的平衡,以及如何呈現臺灣土地賦予谷物的味道。
“因為就算是相同的品種,只要種在不同的土地上,就會有不一樣的風味。”
為了還原臺灣土地里陽光、麥田、雨露的味道,禾餘團隊決定親自復育臺灣30多年沒有生產過的麥子,并與當地農夫合作,收購農作物釀造精釀啤酒。而除了釀造谷物的基礎谷物之外,土肉桂、刺蔥、月桃,甚至是柚子皮、橘子皮等臺灣土地上的特產融入到了啤酒的風味當中。
田地里成熟的玉米
禾餘麥酒,除了背后土地的故事,同樣也在和社會關聯。通過釀造精釀啤酒的方式,能夠提高谷物的經濟價值,如此一來,就能夠保障農民的收入,并且改善臺灣的農業問題。最終,釀造剩余的谷物,也將供給農戶用于家畜飼料。
站在臺灣的土地上釀造
文化在生活中投影,我們希望將臺灣當地的味道與人文,擴散到世界。
對于禾餘麥酒的創始人Robert來說,與其像一盆修枝剪葉的盆栽般過著精致而小心翼翼的生活,倒不如站在土地上,在自然中和諧而自由地生長。
13歲時,他去到美國讀書,在經濟系大學畢業后,他穿起西裝,成了金融界的一位年薪百萬的分析師。然而,從業四年后,因為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于是他毅然決然地離開了金融圈,尋找新的方向。
后來,他選擇在臺大農藝所就讀,并于2014年,投下了一百多萬的積蓄,添置設備、收購谷物,成立了禾餘麥酒,即Alechemist。
禾餘透過酒標與英文名字Alechemist(ale+chemist)的設計,把自己比喻為浪漫又執著的“田間煉金術士”。禾余的酒標有著鏈金術的代表符號,下面的三角形是火,上面的圓形則是太陽,幾何形狀的組合相當年輕醒目。
不忘初心,精心釀造
自2014年成立,禾餘麥酒并未忘記當初釀造的初心。雖說他正引領者團隊通過釀造精釀啤酒來呼吁人們對臺灣的農業的關注,但回到根本,他們釀造的啤酒也不曾讓人失望。
1,
金梨旺:可以喝的鳳梨酥
投入谷物比例35%的臺灣大麥釀制而成的一款農舍艾爾。令人感到療癒的金黃色液體以及讓你像在超強冷氣的冰店裡吃著鳳梨酥剉冰的超強冰冷感。多層細雅風味層次、不斷引誘你的熱帶水果和點綴著餅乾的香氣。別忍了,用喝的鳳梨剉冰給你最舒爽的酸甜冰涼好滋味。
2,
刺蔥白玉
2018年World Beer Awards臺灣草本香料啤酒冠軍
帶點令人猜不透的草系香氣,微微的胡椒,仿佛帶點檸檬香或是馬鞭草氣息。鮮明卻又令人神清氣爽的森林香氣;入喉后清爽的白玉麥酒基底搭配上了木質香料的風味,結尾的回甘,在悶熱到極限的都市中,帶給大家置身山林間的悠然臺灣風味。
3,
豐澤紫米
從一小把種子,到兩公頃五公噸的收成,禾餘麥酒慢慢走了五年,為大家獻上首次加入10%臺灣大麥的豐澤紫米,期待作為100%臺灣釀造的起點。
以濃厚麥芽滋味的Scotch Ale作為想像,我們在豐澤紫米中除了加入臺灣大麥,也加入混合臺灣紫米長時間煮沸濃縮的麥汁,暗沉的顏色輔以些許香草的氣息,我們為大家準備了一瓶7%酒精濃度的麥芽牛奶!
在臺灣釀酒,設備也許沒有別人新、也不比其它市場大,但臺灣當地的很多特色,卻能給啤酒帶來不一樣的風味和色彩,而也是禾余麥酒與眾不同的地方。
正是出于對“啤酒原料當地化”的思考,禾餘麥酒確定了他們的方向:即“用臺灣的谷物,釀臺灣的啤酒”。
從土壤中天然生長的谷物,最終又循環回到土壤中,土地的味道,留在啤酒里。
用戶點評 共 6 條評論
挺有想法的一位年輕小伙子。
有幸認識robert,聯合舉辦過品鑒活動,紫米是大愛啊
前輩

臺灣的土地…是比較適合詐騙的味道么
就是,都不知道哪里能喝到
說了這么多……哪里有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