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談論到黑啤的時候,許多人首先會想到的就是健力士啤酒了。由于使用了氮氣,它擁有非常細膩持久的泡沫,看起來像奶油一樣,非常迷人。其獨特的口感和出色的營銷使得在健力士世濤在世界上深得大量酒鬼的喜愛,而且價格要比普通的拉格啤酒要高上一大截。
根據美國釀酒師協會 (American Brewers Association,簡稱 BA)對于精釀啤酒(Craft Beer)的定義,精釀啤酒必須是小規模、獨立和傳統的。而健力士的完全不符合前面的兩條,因此如果僅僅從這定義來看,健力士世濤也就算不上精釀啤酒了。
小規模
健力士的產量大的驚人,平均每天世界上會喝掉9百萬杯健力士,它釀造車間遍布世界上49個國家,在150個國家和地區銷售。不用算也可以知道健力士的產量已經遠超BA 對于精釀啤酒廠每年不得超過6百萬桶啤酒的規定。
獨立
關于BA對于精釀啤酒的第二條規定,雖然在1759年阿瑟·吉尼斯在都柏林市中心為圣詹姆斯門釀酒廠簽下了長達9000年的租借協議,然而健力士還是在利益的誘惑下投靠了總部位于英國倫敦的大集團——Diageo集團。
有位通過Certified Cicerone認證的啤酒評審——Will Stephens說道:“獨立使得精釀啤酒釀造者可以隨意去釀自己喜歡喝的啤酒,這是精釀啤酒成功的關鍵。”
傳統
然而,誰也沒有勇氣對健力士保持傳統這一點提出質疑。隨著時代的發展,釀造技術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他們依然在延用250多年前由阿瑟·吉尼斯開發的配方。他們每年在自己的釀酒廠里烘培將近2萬噸的大麥,對配方只是做了細微的改變為了配合原料品質的提高。
同時,BA 又指出,“精釀啤酒釀造商需要能夠用特殊的眼光去解讀歷史風格或者開發史無前例的風格。”而健力士曾經也做過許多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情,比如在19世紀90年代,健力士聘請了第一位科學家來領導他們具有突破性的實驗室;又如在20世紀60年代,健力士創造性的使用氮氣來給啤酒充氣,讓他們的啤酒獲得奶油般細膩的泡沫。
其實釀造健力士的圣詹姆斯門釀酒廠絕不是一個老古董,他們也一直在在實驗室里用小設備玩弄一些新的配方或者對古老的配方重新解讀。他們已經開發了像健力士美式拉格、氮氣 IPA和西方印度波特之類的跟著世界潮流走的啤酒。如今,實驗室里正在開發比如帝國深色德式小麥、琥珀色維也納拉格和帶比利時風格的安特衛普世濤等新式啤酒。
最近幾年,隨著像AB Inbev和SAB Miller這樣的世界啤酒巨頭在世界各地大規模的收購小啤酒廠,使得大量的精釀啤酒廠在 BA 的名單里剔除,「精釀」似乎要走到了邊界。在過去的十來年里,把世界上所有的酒廠僅僅區分為「精釀」還是「非精釀」似乎不太合理。
對于健力士這樣的酒來說,我們應該更加看重其酒本身以及其背后的人和故事,而不要一味的用定義去給它環圈。「精釀」或者「非精釀」其實不能光看外表,重要的是酒本身是否好。消費者也不應該盲從購買那些瓶子上打著精釀的旗幟瓶內裝的卻是再普通不過的大批量生產的低成本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