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我對啤酒的概念,只是飯桌上娘炮飲料的替代品,或者是好勇斗狠、證明自己酒量與男子氣概的計量單位,而從來不會和“好喝”掛上鉤。猶記得很多年前的一天,我爸和幾個朋友在家里把酒言歡,觥籌交錯之間很快喝光了冰箱里的啤酒存貨,我媽忙去儲藏室里拿酒。一位臉已經紅成關公模樣的叔叔,卻搖晃著身子,堅持要下樓去買小店里已經冰好的酒。他當時說的一句話,我至今記憶猶新:喝常溫啤酒,和喝尿有什么區別?
市面上的啤酒好像都是這種寡淡的味道,如果蒙上眼睛讓你盲品,很可能所有品牌你都喝不出區別。如今,各大品牌都學會了“心智定位”那套,百威說“敬真我”,雪花說“勇闖天涯”,哈爾濱啤酒說“一起哈啤”,我說“扯JB蛋”??刹皇敲矗吭贙TV里點的那些酒水套裝,別管是啥牌子,只要是啤酒,往喉嚨里灌就好了,別扯其他有的沒的。
后來我才知道,這些啤酒用客氣一點的說法是“工業水啤”,不那么客氣的說法就是“工業尿啤”(脹肚子,喝完拼命撒尿)。其實啤酒釀造的原料非常簡單:麥芽、酵母、啤酒花、水。工業啤酒為了降低成本,通常摻入大量比較低廉的谷物,比如大米、淀粉來產生酒精,而喪失了麥芽特有的香味;由于啤酒花帶有一點苦澀的味道,為了迎合更多人的口味和降低成本,工業啤酒中往往只投入很少的啤酒花。
眾所周知,可口可樂打開放久了就是一杯甜得發膩的深色糖水,很多人喝的就是冰鎮和二氧化碳。工業啤酒廠商們當然不會放過向全世界最成功飲料品牌學習的機會,罐裝前人工充氣,打入二氧化碳,既進一步降低了酒精含量又可以讓你喝的時候有更“爽”的錯覺。
其實啤酒不該是這樣的,作為最有深度和廣度的飲料,她可以讓你體會麥芽的香甜,也能感受到酒花的濃郁,各種酵母帶在發酵過程中散發出的奇妙味道,更不用提添加的各種奇思妙想的輔料,帶來無限的可能性。
這種與冷冰、扼殺個性的工業體系不同,用強調創新自由的釀酒工藝釀造出來的啤酒,就是精釀啤酒。美國釀酒師協會對于精釀酒廠做了明確定義,一家精釀酒廠必須是小型的、獨立的,釀造工藝上必須在傳統的基礎上發揮原料的風味,盡可能保證精釀文化不被侵蝕。
來,花15秒鐘記一下這些以后裝逼時需要用到的姿勢
【小型】
年產量600萬桶(70.2萬噸)以下。
【獨立】
非精釀釀造者或公司機構,其占股份不能超過25%。
【傳統】
釀造者所釀造的大部分啤酒的風味都應該是從傳統的或者創新的原料與發酵工藝中獲得。
那我對于精釀的定義又是什么?其實給不出一個標準答案,味覺體驗這種東西,千人千面。但終歸味覺是有記憶的,嘗試想象一個喝了快20年工業水啤的人,喝到第一口美式IPA風格的精釀啤酒, 整個人的味蕾都是“不好”的。這里的不好不是指難喝,而是那種強烈的酒花味伴隨琥珀色液體從你喉頭劃過,味覺和視覺上的雙重沖擊,徹底擊碎了我對啤酒的認知。
一直認為“啤酒,水也”,但那一次我體會到了酒體的概念,那種液體在舌頭上產生的厚度(Boldness)完全和普通啤酒、水不一樣;味覺停留的時間也更長,甚至有明顯的層次感(Layers):伴隨撲鼻而來的淡淡柑橘味,酒花的苦味先在整個口腔蔓延,但是隨之而來的卻是一股甘甜,……是的,那是一次味蕾高潮。
曾經在我興致勃勃地向朋友們推薦幾款精釀啤酒的時候,有人直接說,“你這不就是裝逼嗎?”每到這種時刻,你會深深地發現中國自古以來豪放的酒桌文化還在潛移默化地荼毒著大多數人,讓大眾對啤酒有著深深的誤解。“裝逼”這個詞,用犬儒、虛無的態度消解了一個人向美好事物靠攏的努力。
王小波說,“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痹谄【七@個事情上,我也想多明白些酒的道理,多嘗一些不同的酒,多遇見些有趣的人。在我們享受精釀的時候,可以讓我們擁有片刻的自由與快活,三兩杯下肚之后的那種微醺,是我們的追求,而不是狂灌工業水啤之后帶來生理上的難受。
可能還是有人會說我裝逼,不過無所謂了。裝逼裝得像模像樣,也就成了自己的真學問。而且玩精釀畢竟還屬于有性價比的裝逼,比起紅酒、干邑、單一麥芽威士忌,啤酒真心最接地氣。所以打開味蕾,擁抱精釀,你的味覺從來不會裝逼。
用戶點評 共 3 條評論
多好的APP呀
人嘛 就是講求一個自娛自樂
一起優雅滴裝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