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付大米先生 ,作者喬治
1. 酒廠為什么命名為Garden Path?
羅恩:Garden Path這個詞實際上有些消極的含義,暗示你被引領到未預期或者未計劃的方向上。但我們反過來從積極的一面去理解它,一方面形容我們的產品可能把人們引向他事先沒有想到的地方(人們在喝一款酒之前已經對啤酒風格有了一些條條框框的預設,比如認為自然發酵的啤酒一定會呈現出明顯的酸味),但對我們來說卻是非常美妙并值得探索的。另一方面也描述了我們的釀造過程,我們所處環境的自然菌群,使我們每一個批次的釀造都充滿不確定性,而最終往往能把我們引向一個更美好并富有探索性的結果。用Garden Path這個名字對于我們的釀造過程和產品是一個很好的隱喻。(為貼合酒廠原意,故中文譯名選擇“迷途發酵”。)
2. 你是從什么時候接觸精釀啤酒,并開始從業的?
羅恩:迷途發酵是2016年創立的,但是從九十年代早期開始我在啤酒工業里從事過很多不同環節的工作。我最初接觸到精釀啤酒是大學時期,我有一個夏天在倫敦的一家真艾酒吧打工(Real Ale Pub,英國的真艾運動與美國精釀啤酒革命同時興起),店里有些客人是玩家釀的,我通過他們了解了啤酒釀造,也把這個愛好帶回了美國。我在讀研究生階段一直在持續做家釀,同時每周會在校園酒吧工作幾天,到畢業的時我已經獲得釀酒資質證書。
【酒廠創始人Ron Extract】
3.能簡要介紹下你的從業經歷嗎?
羅恩:那個年代還沒有這么多小型酒廠,畢業最初幾年,我沒有在大廠找到一份穩定的釀造工作,所以那段時間我始終在幫很多本地的釀酒師釀酒。之后我認識了Dan Shelton,然后轉去為Shelton Brothers(Shelton Brothers是在美國龍頭地位的啤酒進口經銷商)做了八年的進口、經銷工作,直到加入小丑王。
我早年大部分時間生活在芝加哥,也是在那兒認識了我的妻子Amber。2007年她取得PhD學位后,我們搬到了威斯康星州的麥迪遜,在那她開始了第一份博士后教職工作。兩年后,我跟著她的職業發展搬到了德克薩斯,我們在那認識了Stuffling兄弟兩人,當時他們正處于小丑王(Jester King)酒廠的起步階段,接觸一段時間后,我加入他們成為酒廠合伙人,三年后,Amber決定辭去學院的工作也來到了小丑王。雖然我們很喜歡德克薩斯,但是并沒有家的感覺,2016年我們決定找個地方開始一個新的項目,最終選擇了華盛頓州的斯卡吉特山谷(Skagit Valley)。
4. 你之前的從業經歷對你創建Garden Path有哪些方面的影響?
羅恩: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在Shelton Brothers工作那段時間,我和很多世界上最有想法、富有激情和影響力的釀酒師近距離工作。我開始逐漸明白他們做出各種選擇的原因,總是把產品品質和獨特性放在首位,而不是經濟收益。和這些釀酒師的關系以及他們傳達的價值,對我們確立小丑王的發展方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當我和Amber決定離開小丑王創建迷途發酵的時候,我們同樣被這些靈感所激發,塑造新的愿景。
1. 酒廠為什么選址在斯卡吉特山谷?
羅恩:我們希望找到一個地方種植我們所有需要的釀造原料,不管是啤酒、西打還是蜂蜜酒。斯卡吉特山谷是一個處于山海之間的農業種植地區,我們所有使用的麥芽都是在山谷里種植,然后只要運送一公里就可以到酒廠開始糖化,我們附近還出產大量優質水果和蜂蜜,同時山谷里也有酒花種植,另外我們也可以很方便的從州內其他地區補充一些原料。
同時山谷的環境也非常有利于我們所要釀造的啤酒的菌群,這夏天不熱,冬天也不冷,即使我們采用100%自然菌群發酵,啤酒酵母會比乳酸菌更為活躍,會產生更少的酸味。另外,在我看來,這也是全國最適合居住的地方。
【斯卡吉特山谷】
2. 酒廠為什么選擇自然發酵?酒廠是如何釀造的?
羅恩:我們喜歡自然的釀造方式,酵母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發酵是對麥汁進行轉化的一個奇妙的過程。我們從來不購買酵母,只利用在當下能獲取到的資源。我們的酵母菌群最初是從山谷內采集的,大部分來自于花朵,然后花了很大的時間和耐心去培養迭代。有些酒廠會找到自然菌群然后送到試驗室分離出一、兩個菌株用來釀酒,但我們把菌群看作一個有機的社區來共同工作。有些菌株在低溫時活躍,有些菌株在高溫時活躍。針對不同的麥芽、不同種類的糖,各種菌株的工作情況也不同。我們的酒最終呈現出來的狀態,取決于在一年中的什么時間釀造、采用何種發酵容器、在什么樣的環境下陳放,我們很喜歡這一切,這才是自然的工作模式。
【斯卡吉特山谷】
3. 我們注意到迷途發酵在Untappd上的評分并不突出,你如何看待?
羅恩:我想部分原因可能就來自于我們酒廠為什么取名為“迷途”,我們的啤酒可能并沒有讓人們得到他們預期的東西,當人們聽到“野菌”、“桶陳”這樣的詞的時候,他們可能會想到一些強烈的味覺體驗,大量的酸或者霉腐味。我們希望我們釀造的啤酒帶有這些風味,但要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所以人們如果想追求強烈的味覺體驗,那他們可能會失望。
美國的精釀啤酒文化是傾向于追求極致的。人們想要得到某一種味覺“最飽滿“的體驗,酸味爆炸、甜味爆炸、酒花爆炸。確實有很多非常棒的啤酒把這些風味做到了極致,讓你在一兩口品飲中就收獲到了豐富的信息。我們喜歡那種味覺隨著時間逐漸顯露出來的啤酒。比起那種喝30ml就能獲得豐富體驗的啤酒,我們更愿意喝一品脫風味變化比較微妙的啤酒。我們的啤酒會更柔和、微妙、易飲,如果你花時間去品嘗也會有足夠的復雜性。
另外一個影響我們untappd評分的原因是我們酒廠的規模太小,銷售范圍有限。很多人是在類似于啤酒節的活動上喝到我們的酒,只品嘗了一點樣品。而在那種場合,比起一些厚重的酸啤和甜品世濤,一款柔和的佐餐啤酒(Table Beer,一種傳統的歐洲啤酒風格,酒精度偏低,羅恩用來形容部分迷途發酵的酒款。)顯然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
4. 你之前提到過對Untappd評分系統的一些看法,能具體解釋下嗎?
羅恩:這在有些方面讓我覺得沮喪,尤其當人們因為不喜歡一個風格而給一款啤酒打低分的時候,即便這款酒在它的風格里已經很好了。(比如:一分,我不喜歡拉格。)
這個評分體系太依賴風格了,這造成另外一個副作用,當一款酒沒有完全貼合被歸類的風格時,往往會被打低分。對于那些很看重評分的釀酒師來說,這反而會壓制他們的創造性。就我們而言,我們認為一些“例外“的啤酒其實是在提升和拓展風格,我們不太想去重復別人已經做過的事。我們在釀酒上的構思基于一些歷史上的傳統釀造,然后用我們所處環境的物產和我們的靈感去重新詮釋它。
還有,就像上一個問題提到的,很多人喝了一兩口就給一款酒打分,這就好像你通過看預告片來評價一部電影。
5. 雖然每個酒客都會有自己的看法,但你會如何描述你們啤酒的口感和風味?
羅恩:我們的啤酒是多層次并且復雜的,同時很柔和、微妙。你可以坐下來喝上一品脫慢慢體會。
1. 現在中國市場能喝到全世界各地的精釀啤酒,但顯然最近幾年美國的精釀啤酒發展是最活躍的,各種新的酒廠新的風格層出不窮,對中國的愛好者有很大的影響,你作為美國的從業者,怎么看待最近這些年美國精釀啤酒的發展?
羅恩:精釀啤酒的崛起最近幾年在美國確實是一個“大事件“,英語里有個成語 "Arising tide raises all boats"(精準對應漢語里的水漲船高),這意味著這一品類的成長讓我們所有人受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事精釀啤酒釀造,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喝精釀啤酒,而不是僅僅喝一些大廠的工業啤酒,當然,那些酒品質也不錯。
但如果一家酒廠在創建時沒有清晰的規劃就會比較困難,很難去取代市場上已經存在的同類產品。如果一個小鎮上已經有了一家酒廠,在街的另一頭再開一家同樣釀造風格的酒廠,無疑是在爭奪同一批消費人群。但如果一家酒廠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觀點,每多一家這樣的酒廠,對整個精釀啤酒行業都是有益的。釀酒的方式有很多種,一款酒能傳遞的信息也應該是多樣的。
2. 如果說美國精釀啤酒已經取得了某種意義上的成功,你認為原因在哪里?
羅恩:我覺得這些年來很多美國人對自己所消費的產品會想的更多,不管是吃的、喝的還是其他消費品,人們會更在意它是在何處以什么樣的方式生產的。這種情況不光是啤酒,像面包、咖啡這些原來人們只視為一般消費品的東西,也都會越來越在意品質和產品背后的東西。
3. 你覺得這次新冠疫情對美國精釀啤酒有什么影響?未來有可能出現何種趨勢?
羅恩:新冠疫情對人們喝酒的習慣改變很大,現在很難預測未來會發生什么。人們現在只能在家喝酒,至少在我們店里一些清亮、易飲的酒銷量反而比以前好,當然我們也有一些酒體比較重的酒,比如三重花蜜(Honey Triple)也還是會受到歡迎。
現在大部分酒廠更多的發售瓶裝或罐裝,桶裝生啤變少了。而且現在各州也不同,大家都在經歷營業-關門-再營業的循環,真讓人搞不清楚狀況。但我們能夠很確認這樣一個趨勢,就是人們對他們所消費的產品會有更多的思考,會消費更多本地制造商的產品,而不是從大型的供應鏈系統內消費,這對于小型精釀酒廠其實是個很好的機會。
1. 你對中國有什么了解嗎?
羅恩:我們以前和一些中國的釀酒師有些交流,包括我們的朋友——京A,但除此之外,中國精釀啤酒市場對我們來說還是一個全新的存在,我們希望能了解更多。
2. 本次到港的啤酒,有什么推薦嗎?
羅恩:我想說的是,盡量擺脫一些對于風格和分類的預設想法,慢慢喝上一兩杯,體會各款酒本身的不同,而不是試圖尋找你期待的那些風味。
【讓Ron在酒標上笑一次】
3.這次到港有一款Ron’s not bitter(羅恩不是一個不茍言笑的人)的生啤?傳統釀造的英式苦啤,現在基本沒有酒廠釀造這種酒了,你釀造這款酒是出于什么想法?另外,聽說你是一個不茍言笑的人?
羅恩:我對精釀啤酒最初的體驗是來自于英國,我很喜歡那里酒吧的氛圍,人們可以花幾個小時在那和朋友聊天,喝一些社交啤酒(Session Beer),我也很著迷那種傳統的橡木桶釀造方式,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讓每一品脫的啤酒體驗都不同。我認為你不能只喝一次就評判一款啤酒,而是在各種環境下逐漸才能體會到一款啤酒的變化和復雜性,這種觀念最初就是在英國那段經歷獲得的,一直影響我到現在。
也就是說Ron’s not bitter這款酒,是我對傳統英式苦啤釀造的一次回溯,全部用本地的原料采用傳統方式釀造,最終呈現的口感是否超出了這個風格的限制,苦不苦,取決于每個人對味覺的識別度,喝上幾杯再去討論這件事會很有意思。
我是一個不茍言笑的人嗎?我想不是。我到目前為止的生活都是和所愛的人做愛做的事,當然,有時我可能有點刻薄吧。
【采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