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認為“啤酒,水也”,但那一次我體會到了酒體的概念,那種液體在舌頭上產(chǎn)生的厚度(Boldness)完全和普通啤酒、水不一樣;味覺停留的時間也更長,甚至有明顯的層次感(Layers):伴隨撲鼻而來的淡淡柑橘味,酒花的苦味先在整個口腔蔓延,但是隨之而來的卻是一股甘甜,……是的,那是一次味蕾高潮。
基麥均采用優(yōu)質雙排麥芽,輔以結晶麥芽,慕尼黑麥芽,棕色麥芽,淡色巧克力麥芽,巧克力麥芽,以及深色比利時釀造糖,還添加了天然巧克力。啤酒花均選用了格蘭納和威廉邁特。前者在釀造時是把浸在Maker’s Mark波本威士忌中的橡木片投入到啤酒中。后者在此步驟后再使用Heaven Hill威士忌木桶去陳釀
作為目前主流工業(yè)水啤的鼻祖,誕生自捷克波希米亞的皮爾森風靡了世界,但其精髓和道統(tǒng)一度被工業(yè)化浪潮蠶食殆盡,直到精釀啤酒運動的逆襲,讓人們了解,“哦,這樣一杯金黃通透、5%左右酒精度的液體,本不該淡如水,飲無味……”
「波特啤酒」跟「世濤啤酒」兩個名稱都意指深色的啤酒,一直以來都容易讓人混淆,如果不看名字和酒標的話,實在很難只從杯中物判斷哪個是波特、哪個是世濤。因此,這篇文會討論有關「區(qū)別」的話題,我至今還沒看過直截簡單的剖析文章,所以想將重點聚焦于此,不會提到太多介紹風格的歷史故事。啤博士團隊太空精釀寫的文章「世濤與波特到底有什么區(qū)別?」,內容非常詳盡,把這兩個啤酒的歷史介紹得很透徹,推薦各位去看。
用不同酒杯喝啤酒真的是裝逼嗎?我們認為絕對不是!當啤酒撞擊接觸到杯子的時候,它的色香味都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眼之所見,心之所想,都已經(jīng)有所調整,因此酒杯絕非無足輕重,而是至關重要的因素。科學研究表明,啤酒泡沫是有蛋白質分子和其他可揮發(fā)成分形成的網(wǎng)狀結構,而不同的酒杯形狀會影響酒頭的形成和維持。很多品牌都會定制自己的專用杯型,但實際上你并沒有必要收藏成百上千的杯子,有以下幾種就夠了。
某年某月某夜,酒花兒全體員工在辦公室猛灌200多款高酒精度啤酒,只為找到讓您愉悅下肚就輕松失身的啤酒 ,幾十瓶酒下肚眾多酒花兒員工趴倒在地,場面血腥暴力不堪入目.......
簡單來說,搭配即為把啤酒與美食結合起來。它可以是人群與恰到好處的音樂結合,將平淡的夜晚變成一場盛宴;它可以是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它可以 簡單到巧克力曲奇搭配一杯溫暖的牛奶;它也可以是新鮮出爐熱辣辣的英式魚和薯條,混合了咸鮮、酥脆的繁復口感與一杯英式extra special bitter的完美結合。看看,我們已經(jīng)不由自主的開始將啤酒與食物搭配在一起了,Cheers!!
不少人認為啤酒能知道“好不好喝”就足夠了,所謂品鑒只是“啤酒極客”(裝逼者)的顯擺儀式。然而,當你真的把所感所想詳細記錄下來,就會發(fā)現(xiàn)你的啤酒知識面拓寬了,啤酒詞匯量增大了,連舌頭都更牛逼了(能分辨出3年陳和5年陳老壇酸啤酒的區(qū)別了)!
當比利時啤酒漸漸從一線城市的酒館里萎縮甚至消失殆盡,我們才發(fā)現(xiàn)自己正沉迷于新世界啤酒的汪洋之中。IPA風格為人們所傳頌,但不知是真心喜歡還是人云亦云,有的人甚至連IPA到底是怎么回事都不明了。其實這也無可厚非,對于迷戀口舌之欲人來說,愛喝即是硬道理,開心就好。
啤酒越冰越好喝、聽裝啤酒酒勁弱、啤酒全都是苦的、啤酒有氣泡掛壁比較好……呃,仔細想想,這應該是關于精釀啤酒的十大謠言吧。哎,不管了,自己去里面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