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忽視基礎麥芽的使用,認為特種麥芽才是啤酒風味的主要構成,然而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占據配方30%-90%的麥芽怎么會對啤酒風味沒有貢獻呢?相反,基礎麥芽的風味構成了啤酒風味的基調,從根本上決定了啤酒的風格。
當你還在用原始的手搖磨磨麥芽時,你一定恨死這種麥芽了,每次都要搖上2個小時不停歇,話說擼什么都沒這么累過啊!然而正是這種具有豐富酶活性的發芽谷物,為發酵提供了足夠的糖類,才讓釀造啤酒成為可能。
現在有很多軟件,只要輸入好希望實現的參數,軟件可以幫助大家自動的計算。我比較懶得添那些軟件,有時候就自己簡單地計算一下,現在把我最常用的又好記的一些公式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們知道,啤酒中除了酒精和二氧化碳,還含有蛋白質,碳水化物,以及其他上百種有機物。而每當啤酒接上扎啤后,酵母和細菌也會隨著啤酒進入并吸附在管路和設備上。此外,啤酒中還會有礦物質的析出,也會殘留在管路和部件上。
耿哥是筆者認為在河北協會里最認真專注的一位,他不僅寫字非常棒,之前還研究寶劍(不是大寶劍),他釀的酒我都喝過,酒如其人,穩重,靠譜!
上周我們分享了一列關于啤酒品鑒篇的書單(詳見文末往期推薦),而在上次的品鑒篇之后,這次我們將以釀酒(家釀)為主題!
2015年上海大賽他又拿到了小麥組和IPA組的冠軍,釀造水平日漸高漲,聽其他釀友說他釀造的葡萄酒和水果酒水平也很高,但未曾一試,遺憾之至,改日定到汕頭吃著牛肉火鍋喝他釀的酒。
我們講到了橡木桶的歷史、制作過程以及不同類型的橡木桶帶來的各種風味。那么我們在使用木桶熟化時,成功的關鍵到底是什么呢?
今年有幸作為裁判參與了大師杯昆明站、上海全國家釀啤酒大賽和第六屆北京自釀啤酒挑戰賽,感受到了中國家釀選手水平的提升,其中不乏高水平作品,有些作品如果能復制并量產,都是能拿來和進口商業酒款PK的。
對大多數人來說,桶僅僅是個容器,并沒有期望它能賦予啤酒什么新的風味;與此相反,很多酒廠認為只有當桶變得中性時,才適合裝啤酒。